医院动态
急诊分级就诊,为生命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今年5月1日起,北京20家设有急诊的市属医院启动“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急诊就诊将不再按“先来后到”。“急诊分级”启动近一个月以来运行情况如何?是否起到“生命绿道”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
5月20日9时40分许,因为右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董先生被120急救车送到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分诊台护士通过专业设备等,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将董先生分诊级别定位 2级(危重)。由于考虑董先生急性脑卒中,分诊台工作人员立即通知神经内科和卒中中心会诊。10时20分许,董先生在急诊溶栓室里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说,患者到分诊台通过监护仪可以实时采集数据、自动传输至急诊分诊系统,根据患者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数据,自动为患者分级。同时,急诊分诊台值守的护理人员全部具有多年急诊工作经验,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病情恶化的可能,并修订系统分级,防止患者发生危险。
为防止患者在等候就诊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还设计了“自动化巡诊提示”系统,对于已经分级为3级(急症)的患者,若等候30分钟仍未就诊,护士手中的PDA会震动报警,提示护士查看患者病情,一旦患者病情有恶化的趋势,立即升级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有很明确的客观标准,有能够实时收集、传输数据的分诊工具,我们的护理人员还会凭借经验做出判断。”郭伟说,“无论您是否了解分级的标准、您本人的分级,希望患者能够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就诊。”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到新址,就对急诊护理软硬件均进行了更新换代,并于今年2月开始开发预检分诊信息系统,3月开始实施规范的预检分诊,结合天坛医院学科及患者疾病谱特点,按照“三区四级”的原则,制定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细则,遵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区分“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 1-4 级分级管理,并按颜色区分为“红色、黄色、绿色”。真正实现病情急危重症优先就诊,患者准确快速分级分区、候诊患者病情动态评估及时预警。
“我不太了解自己是几级,但是看着几个救护车送来的病人都是直接推到抢救室,我大概理解‘分级就诊’的意思,就是让病更重的人及时得到救治。”正在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的候诊室里等候的患者李先生说。
“我们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辟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让所有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郭伟说。
链接
按照《关于在市属医院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工作的通知》(京医管医护﹝2019﹞6号)和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急诊患者按照“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4级分级管理,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较重病人。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安排各级别患者的就诊通道和救治区域互不干扰、分区管理。
其中,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等症状,将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一般会在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3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将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候诊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情况。这类患者将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